彩鋼壓瓦機冷彎型鋼結構在國內外房屋建筑中的應用
早在20世紀初,彩鋼壓瓦機鋼結構在建筑業己廣泛應用于中小型工業、商業、社區、文教衛生等建筑。20世紀60年代鋼結構住宅己經發展的較為完善,形成了幾種主要的結構體系。
早在20世紀初,彩鋼壓瓦機鋼結構在建筑業己廣泛應用于中小型工業、商業、社區、文教衛生等建筑。20世紀60年代鋼結構住宅己經發展的較為完善,形成了幾種主要的結構體系,其中代表性的有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先提出的錯列桁架體系,用于1967年建成的明尼蘇達圣保羅的老人公寓。
由于環保意識的加強和木材短缺等因素,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發達 如美國、日本、英國、澳洲等,工業化鋼結構住宅產品開始應用和發展。其中代表性的有日本積水房屋株式會社的預制裝配化鋼結構中低層住宅和意大利的BASIS工業化建筑體系。鋼結構住宅開始向個性化、高環境質量的工業化要求邁進。
20世紀90年代后,完備的工業基礎和開放的技術標準體系,都己達到了基本成熟穩定的發展狀態,這時鋼結構住宅工業化建設逐漸從數量的發展向質量的提高方向過渡。許多 如美國、日本、英國、澳洲等,積極推動預制裝配化鋼結構中低層住宅,在日本被稱為工業化鋼結構住宅。
例如,美國采用鋼框架結構建住宅,在1992年就有工業化鋼結構住宅900棟,1996年,己有了十幾萬棟鋼框架小型住宅,而1998年就達到12萬棟,2000年 達到20萬棟的規模,約占住宅建筑的20%。日本彩鋼設備鋼結構建筑數量多,其新建的1~4層建筑大都采用了鋼結構。在日本,人們 喜歡鋼結構住宅可以提供良好的能,其工業化住宅己占日本新建住宅的20%。199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其鋼結構低層住宅己占工業住宅的71%,其余為木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工業化住宅。
在澳大利亞,鋼結構住宅建筑的市場占有率為30%,且每年均有明顯增長,2000年達到50%。在歐洲(如英國、德國、荷蘭等),由于鋼結構的隨意拼接能力可以設計出豐富多變的住宅建筑外形,因此在別墅住宅設計中己越來越多地用鋼結構聯排式住宅體系代替傳統的磚結構。同時在許多發展中 ,鋼結構住宅的工業化生產 可以經濟地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居所。
當前雙層彩鋼壓瓦機鋼結構己經成為世界發達 的主導住宅結構,其工業化程度己經從工業化體系走向了大規模通用體系;逐步形成了以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建筑構配件、建筑部品為中心,組織化、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的住宅產業現代化模式。
國內的應用與發展
建國后,我國鋼結構建筑的發展大體經過了3個階段:
(1)建國初期一一80年代初,我國鋼產量少,鋼材緊缺,建筑鋼結構應用范圍很小。在基本建設行業中, 指定了倡導砌體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的產業政策,而對建筑鋼材的應用加以限制,所以建筑鋼結構用鋼量占 鋼材總產量的比重低。
(2)改革開放,80年代以后,我國鋼產量逐年增加。到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鋼產量達到5000-9000萬噸。這期間,建造了鋼結構廠房、體育館以及輕鋼結構的小型別墅,但應用于多層及高層住宅的很少。鋼結構住宅1986年在北京東北郊亮馬橋路光明公寓建成的2~3層由日本引進的鋼框盒子住宅,骨架由薄壁空心方鋼構成,外墻為輕質預制墻板,內墻為雙層石膏板。在此期間上海龍相飯店、大連桃園山莊等引進日本大和、積水、三澤房屋株式會社輕鋼結構低層別墅200多棟。
(3)20世紀90年代以來,鋼產量大幅度提高,形成了普通鋼材供過于求的新形勢。1996年,我國鋼產量 突破億噸,1998年己達到11434萬噸,而且每年增產300萬噸,1999年我國鋼產量達1.3億,居世界 ,2000年雖限產0.2億,但仍不能改變鋼材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為了改變鋼材供過于求的新形勢, 政策大力支持,對用鋼政策由限制用鋼到合理用鋼到積極用鋼,這為發展我國鋼結構住宅發展創造了好時機。
近幾年住宅建設發展很快,1999年同1978年相比, 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己從3.6增加到9.78。1999年我國總人口為12.67億,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6億,城市人口將由現在的30.9%增加到60%。因此面對居高不下有增無減的住宅建設市場的需求,為推進住宅現代化,國務院[1999]頒發第72號文件明確指出:提高住宅建設的工業化水平和標準化水平,大力發展鋼結構住宅產業,擴大鋼結構住宅的市場占有率,加速住宅產業化過程,提高住宅質量,從而以此形成產業鏈,帶動建筑、冶金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2000年5月建設部建設用鋼協調組在京召開了“ 建設用鋼技術研討會”,會上成立了鋼結構專家組,討論了 建筑鋼結構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及建筑鋼結構工程技術政策。提出爭取在十五期間建筑鋼結構的用鋼量達到總鋼產量的3%,至2010年建筑鋼結構的用鋼量達到總鋼產量的6%。
2000年7月,建設部在京召開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技術發展研討會暨中國鋼結構協會住宅分會籌建會議,指出鋼結構住宅有其優勢,必將在今后廣泛推廣應用。
2001年上半年,建設部科技司分別召開了“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技術導則編制研討會”和“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機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立項評審會”,確定了制定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技術導則的編制原則,通過了19個包括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及其關鍵技術和試點工程的立項,壓瓦機設備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有望突破性進展。在《鋼結構住宅建筑產業化技術導則》指導下,很多單位和鋼結構公司,包括北京住總集團、天津市建筑設計院和建工集團、上海中巍鋼結構設計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都分別在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研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同時,在建設部的直接組織和間接推動下,各地紛紛投入力量探索發展途徑,并開始試驗建造鋼結構住宅。在北京、上海、深圳、大連、天津、新疆、湖南等地出現了許多鋼結構住宅示范試點工程。
目前我國鋼結構住宅建成使用的多為1~3層的冷彎薄壁型鋼體系,如天津區太平洋村的8棟2~3層住宅,美圳公司在深圳和廣州、上?,F代公司在浦東都建造一批這種體系的住宅。1999年還在新疆和上海分別建造了8層和5層鋼結構住宅,并局部試用了錯列桁架體系的結構形式,使小開間取得了大開間的效果,引起了各界的重視。長沙遠大公司在99年建成了8層型鋼框架、壓型鋼板組合結構、配合整體浴室、 空調等設備的集成住宅,全部工期為3個月結構,2個月裝修,充分體現了預制、集成、裝配的特色,展現了鋼結構住宅的良好前景。此外,北京北新建材公司、馬鞍山鋼廠、琢州中鐵鋼結構公司等在單位內部都建造了試驗鋼結構住宅。
近幾年蘇州、廣州也從美國、澳洲引進二、三層別墅,這些房屋的骨架和圍護結構、雙層壓瓦機設備等全套從引進,中方只負責基礎、地坪及房屋部件組裝。另外在 陸續出現了一批鋼結構住宅多層及高層住宅試點項目。如北京金寰公寓的鋼框架核心筒多層住宅、山東萊鋼的住宅小區、天津的鋼框架一剪力墻高層住宅、上海冶金設計院設計的陸海城和中福城項目及安徽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的18層示范實驗住宅樓等。在我國臺灣地區,自1990年開始,鋼結構也己普遍地用于多層連幢住宅建設。
冷彎型鋼及輕鋼房屋具有自重輕、能好、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建筑造型美觀、經濟效益好等優點,它將在工業與民用建筑中廣泛應用。
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我國鋼產量不足,在建筑業中限制使用鋼結構,現在我國鋼產量連續幾年超億t,中國成為世界產鋼大國。目前 建設部門鼓勵建筑用鋼,如1998年10月,建設部曾發文《在建筑業進行推廣應用鋼結構》。我國“十五”計劃又指出:“我國鋼結構用鋼量占 鋼材總產量比重小,與發達 相比差距很大?!比毡?998年鋼產量約590萬t,建筑用鋼占13%,而我國僅占1.5%。因此,“十五”計劃目標為:“力爭 建筑結構用鋼量達 鋼材總量的3%,到2015年力爭達到6%”。這表明我國建筑結構用鋼材源不存在問題并將不斷擴大。
冷彎型鋼在建筑業中的應用比例,我國與世界發達 占40%一70%相比差距很大,我國目前冷彎型鋼產品還是主要用于汽車業、機械制造等行業,因此,隨著輕型鋼結構的發展,大跨、輕型新結構的不斷出現,我國冷彎型鋼在建筑業中的應用市場將寬廣,潛力很大。